山村小介:柳塘村是王阜鄉(xiāng)高山上的一個優(yōu)美村莊,由前進、灰灶、柳塘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總共有512戶1860人,該村經濟以種植山核桃、貢菊及外出打工為主,擁有山核桃林2000多畝,茶葉800多畝,油菜300畝。
九月中旬的一天,我們冒雨驅車,沿著彎彎曲曲的公路來到了坐落在海拔500多米高山上的柳塘村。柳塘村的整個村落坐落在山谷中,從村子對面的山坡上望過去,整個村莊的房子像是掛在山谷兩側的半山上,白墻黑瓦的房子古樸典雅,掩映在翠綠的竹林中和茂盛的古樹群里,在雨中更像是一幅色彩明亮的水墨山水畫。
記者來到柳塘村的時候,剛好碰上村里正在采收山核桃。村中古樹下的一塊曬場上一堆堆“金果”在大雨的沖刷下顯得青翠欲滴,大雨剛停就有很多的村民投入到給山核桃“脫外衣”的工作當中,男女老少分工有序,一片豐收忙碌的景象。
村黨支部書記王和武告訴記者,今年的山核桃價格雖沒有往年高,但村里的山核桃是減產不減量,老百姓對于山核桃一年跌一年漲的市場經濟價格并沒有失去信心。這個時間段有村里老板收生蒲的,也有外地老板過來收購的,銷售渠道很是暢通。有條件的村民則自己把山核桃炒好后送到超市去賣。有兒女在杭州打工的農戶,把自家山核桃直接銷到杭州,一年可賣1000多斤的干山核桃,經濟效益很不錯的。
在柳塘村放眼望去,村子周邊的山上全都是山核桃林,位于海拔500多米高的柳塘村,水田可以說是幾乎沒有的,村里的地都開在坡度比較陡的山上。村民靠山吃山,在山上開墾出田地,種上山核桃樹、毛竹、果樹等各種經濟作物。在幼苗山核桃林里空余的地間,村民們還種上了南瓜、辣椒等蔬菜,紅彤彤的辣椒掛在翠綠的葉子上,紅與綠的搭配顯得非常地亮眼好看,圓圓的南瓜隱藏在寬大的葉子背后……勤勞的村民把山上的每寸土地都種上了瓜果蔬菜。在一些山核桃林里,我們還看到了村民們種植的貢菊。
王和武書記告訴記者,近幾年柳塘村的村民在縣、鄉(xiāng)有關部門的扶持下,利用高山上特殊的地理氣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高山貢菊。從2001年開始種植貢菊,最近幾年各家各戶連片種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貢菊是從安徽引進過來的,種植這種菊花氣候要涼,一定要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才能生長。
據(jù)了解,王阜鄉(xiāng)中藥材示范區(qū)(黃山貢菊)就坐落在柳塘村。目前在柳塘村海拔600多米的黃山貢菊核心面積有220畝,總產量可達18噸,總產值92萬元,平均畝產量82公斤,畝產值4182元。示范區(qū)域面積1000余畝,主要中藥材品種為黃山貢菊,種植方式為菊花,玉米間作,行條播種植,坡度一般在30度以內,土地松軟肥沃,布局合理,品種優(yōu)良。
柳塘村中藥材示范園區(qū)的建成,不僅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也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通過示范組織參觀考察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在較大的程度上培養(yǎng)了以柳塘村為主的一大批技術骨干,并通過農戶的互相交流,帶動了周邊村農戶種植貢菊的積極性,目前規(guī)模發(fā)展面積達到了1000余畝,產生了很大的輻射作用。通過園區(qū)設施的建設和新技術的推廣,使大部分農民和專業(yè)戶及時掌握了新技術的操作和應用,特別是防病蟲害技術和測報技術的推廣、殺蟲燈的應用等,使農民節(jié)約成本,提高了農民的采摘技術和烘干技術,確保了質量,為市場提供了優(yōu)質的菊花,增加了農戶的收益。農戶經營模式和合作社加農戶的經營模式,也提高了農戶抗市場風險能力,提高了經濟效益。并積極培養(yǎng)了一批產后銷售服務的骨干,使園區(qū)的菊花商品率達到了95%以上,銷售渠道穩(wěn)定。園區(qū)通過應用殺蟲燈、性誘劑等防蟲害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病蟲害的發(fā)生,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提高了菊花品質,同時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持生態(tài)平衡,產生了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
站在這座高山小村上,望著滿山以山核桃林為主的經濟作物和眼前這片黃山貢菊,記者不由徒生感慨。一方怎樣的水土,養(yǎng)一方怎樣的人,相信柳塘村的村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一條高山上的致富之路。
離開時,有點依依不舍。我們和王和武書記一揮手,相約等到菊花開放的時候,一定再到柳塘村欣賞另一種美景。(記者 方俊勇 徐愛梅 見習記者 義永華 文/攝)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