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業(yè)理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潛心探索循環(huán)經濟之路,他是全縣發(fā)展新興產業(yè)、科技致富的帶頭人,他就是威坪鎮(zhèn)妙石村的村民――黃世春。
今年43歲的黃世春幾年來,憑著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追求和執(zhí)著,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走出了一條致富的好路子,而且還利用自己的技術帶領其他農戶共同致富。
2006年,黃世春積極響應威坪鎮(zhèn)黨委政府關于發(fā)展資源利用循環(huán)經濟的號召,通過各方學習及考察,認定利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肯定能夠賺錢。認定的事情黃世春說干就干,立馬行動起來向周邊的農戶收購了10萬余斤的桑枝條,發(fā)展了黑木耳7萬余袋。鎮(zhèn)上舉辦的每期黑木耳生產技術培訓班他都參加,培訓老師講的關鍵點他都用筆記本工工整整地記著,還把平時在培育黑木耳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向老師請教。就這樣,黃世春憑著那股認真勁,一邊實踐一邊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年的努力,他全面掌握了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的技術,而且第一年用桑枝條栽培出來的黑木耳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不少客戶都找上門來求購。
到2007年,黃世春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培育出來的黑木耳產量更高,質量更好,栽培的7萬余袋黑木耳,產干耳7200斤,產值達20余萬,純收入在10余萬。到今年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還擴大到了20萬袋,預計產耳24000斤,產值可達70余萬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利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而致富的黃世春,希望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帶動周邊農戶一起致富。有的農戶不敢發(fā)展黑木耳,怕沒效益,黃世春就掰著指頭給農戶算了一筆賬,如果一戶農戶利用冬閑時間栽培一萬袋黑木耳,每袋獲取1元的利潤,一年就新增收入1萬元,加上養(yǎng)蠶的收入,足不出村,一年就有兩萬元的收入。鑒于利用桑枝條栽培黑木耳產業(yè)的技術要求高,而一些農戶文化程度低又難以掌握栽培技術,黃世春就利用夏蠶結束的時間,籌集資金收購桑枝條50多萬斤,發(fā)展黑木耳20余萬袋,他將一部分接好種的菌棒有償分給村民栽培,并無償提供技術輔導,定向回收黑木耳,統(tǒng)一銷售,這樣就促進了其他農戶栽培黑木耳的積極性。
然而愛動腦筋的黃世春并沒有滿足栽培黑木耳所取得的成就,下一步他還要摸索著利用桑耳菌棒還田做肥種植水稻和大豆;利用桑耳菌棒生產沼氣;利用黑木耳栽培這個產業(yè)帶動農家游,以提高這一生產活動的綜合效益。 (見習記者 義永華)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