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簡介:蔣嶺上村共138戶,總人口412人,耕地面積250多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村里青壯年外出打工的情況比較多。為了破解發(fā)展瓶頸,促農民增收,村里積極發(fā)展高山水果、蔬菜,這也成為了村民主要經濟來源。
新蓋的樓房,平整的道路,幽雅的環(huán)境,林木蔥郁,自然古樸,這是一個地勢較高的別有情趣的小村落。這也是記者進入金峰鄉(xiāng)蔣嶺上村的第一印象。得知記者來采訪該村新農村建設情況,正在村委辦公室前聊天的四五個村民滿臉掛著笑容七嘴八舌地說開了。
“原先村里的環(huán)境較差,垃圾滿地,蒼蠅、蚊子滿天飛,是新農村建設的春風,為我們村民吹來了新生活?!贝迕穹浇鹈魃ひ糇畲蟆!靶r候羨慕的生活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如今,我們農民不但達到了這個標準,而且彩電、空調、洗衣機等大家電不少村民家也有了,真是變化太大了?!闭f起新農村建設,村民王秀娟扳起手指算了一筆賬:“近幾年來,村里大力發(fā)展特色經濟作物,家里的土地種植了無核柿、山核桃等較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一年下來,也能賺不少錢。”據(jù)了解,像王秀娟家這樣的農戶全村達九成以上?!坝绣X好辦事,有了上面政策的支持,加上村里的努力,我們村的容貌漸漸煥然一新?!贝妩h支部書記方常山說。
該村有種植水果蔬菜的傳統(tǒng),村里因勢利導,鼓勵農民改良品種,相繼引進新品種。一些發(fā)展大戶還積極參與土地流轉進行規(guī)模經營,帶動村民,形成連片種植的規(guī)模優(yōu)勢。當然,水果蔬菜種好了,還要銷得出去,賣個好價錢。為此,村里也通過大戶、合作社等牽線,通過電話、傳真、網絡等方式,為農戶提供信息、科技、銷售服務。目前,農戶銷售的水果蔬菜等一年收入有15萬元左右。
村支部一班人在引導村民逐步融入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腦瓜子”與“錢袋子”的重要關系,因此,他們不遺余力地充實村民的“腦瓜子”,努力打造知識型農民。近年來,該村積極邀請縣里農業(yè)專家、畜牧專家下村組織開展科技講座和培訓,通過系統(tǒng)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生產技能。
“這路真險!”相信初次看到該村通往外面的康莊公路時,定會和記者一樣發(fā)出這般由衷的感嘆。由于地勢高,彎道多,去年村里投資了2萬多元進行了錯車道建設,即在道路稍寬處向外拓伸,哪怕向外延伸的距離多個10厘米,也會給村民開車避讓帶來安全感。雖然只拓展了九個錯車道,但通過與參建農民交談,了解了工程建設中所遇到的艱險,要解決填方路段路基沉降的難題,每個錯車道處安裝護坡防護就顯得格外重要。
隨后記者來到曾經以雙肩挑水為生活飲用水的村農劉江開家里,擰開水龍頭,一股清粼粼的自來水汩汩流淌出來。他接了一杯要記者瞧一瞧,接過水杯,一泓清泉潔凈無比,劉江開指著山坡上的水塔說:“飲水工程建設讓我們喝上了干凈水,這真要感謝黨和政府!”工程已于去年11月底竣工,解決了胡家自然村近20戶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
管理民主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基礎,該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重大事項,都要問計于民。村委委員方建明領著記者參觀去年村生態(tài)公墓和防洪堤建設成果時說,這些工程動工建設之前,都積極征求村民代表意見,建成之后村民也比較滿意。讓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成為村干部的一種習慣。
相信隨著時間腳步的走過,蔣嶺上村新農村建設圖景會更加迷人。(記者 邵建來 文/攝)
千島湖新聞網 編輯:葉青 方耀
三農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