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姜家的豆腐很希奇,怎么奇?白豆腐上人站上去不會碎開,豆腐干兩頭彎到一起不會斷裂,你說奇不奇?這奇算不得什么,更重要的還是讓你聞著醇香撲鼻,吃著滿嘴生津。所以,這些年來,客人到姜家來要吃豆腐煲,離開時要帶豆腐干,這似乎成了一種習(xí)慣。姜家豆腐是余師淡一家單傳的絕活,所以當(dāng)?shù)匾灿薪小坝嗍隙垢钡摹?
說起“余氏豆腐”,還真有一番來歷呢?
民國早年,兵荒馬亂的,百姓家里都要抽壯丁。所謂的壯丁,就是十八、廿三的后生去給軍伐充當(dāng)炮灰。有的富戶可出錢買個人替補(bǔ),窮人則只能拿命去碰運(yùn)氣了。實在不想去的窮人只得識法逃壯丁,白天躲出去,晚上偷偷地回家,提心吊膽的,萬一運(yùn)氣不好給碰上了還得去。
那時,家住十七都新里源村(現(xiàn)姜家獅石村)的余忠生(余師淡的父親),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為了逃壯丁,剛滿十六歲周歲時,他就離家出走了。為了生存,他什么事情都干過,什么苦也吃過,但還是難以裹腹。有時終于換來一頓飽飯,但還沒等他動筷子,見抓壯丁的來了,立馬就逃。俗話說:“溪邊的石頭有大日?!庇嘀疑€是憑著自己的勤勞和淳樸活了下來。
后來他輾轉(zhuǎn)來到港口一家豆腐店里打雜。為了能吃飽飯,他什么粗活重活都搶著做,為人又實在,讓店主很是喜歡。店主的兒子因為不喜歡豆腐作坊里的活計,早離家出走了,好幾年了也沒有音訊。如今店主二老的年紀(jì)大了,有些重活都干不動了,余忠生就什么都幫著干,誰也離不開誰了。一晃又過去幾年,二老的兒子沒一點(diǎn)音訊,而老人的身體卻是一年不如一年,眼看著二老的病情逐日加重,他一邊是床前病后地端湯送藥,一邊到處打聽老人的兒子,還是沒有消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二老帶著無限的遺恨離世。余忠生勤勞善良感動了病重的老人,臨終前,老人留下遺言,豆腐坊歸他,并口傳技藝,把祖?zhèn)鞯亩垢品▊魇诮o他。就這樣,老人走后,他獨(dú)自撐起了這片豆腐坊。豆腐坊的生意越做越紅火,不幾年,他就把豆腐生意做到獅城里去了。在獅城,余忠生娶妻生子安了家,豆腐坊也越開越大了。
直到1956年手工業(yè)合作社時,獅城所有做豆腐的人全集中在橫大街的方家祠堂里,成立了豆腐小組,余忠生的兒子余師淡成了豆腐制作的主要技術(shù)人員,并管理豆腐小組。1959年千島湖形成,余師淡舉家遷移到姜家,余師淡和妻子黃高連成了姜家豆腐店的掌門人。改革開放后,余師淡開起了夫妻店,并帶了好幾個徒弟?,F(xiàn)在姜家的豆腐就是余師淡的徒弟們做的,雖然做豆腐的已不再姓余,但人們習(xí)慣上還是稱姜家豆腐為“余氏豆腐”。
“余氏豆腐”從港口到獅城,到姜家,經(jīng)歷幾十年的變遷,經(jīng)過幾代人的探索經(jīng)營,使它的名聲由港口響到獅城,由獅城響到姜家,還由姜家響遍了千島湖,這靠的就是余氏家傳的那一套很有講究的豆腐工藝。
余氏豆腐的奧妙在于保持原滋原味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首先是要做出好豆腐:選好新鮮的黃豆,豆的浸泡有時間、溫度的講究,磨豆腐以石磨細(xì)磨為最佳,豆?jié){要漏得清,根據(jù)豆腐的不同品種確定是用石膏還是用鹽冰,下石膏或鹽冰時的溫度、時間、份量有講究,榨豆腐的壓力也有講究。當(dāng)然,這些程序還要把握一定的火喉,才能做到位,從而做出白豆腐細(xì)嫩如少女雪膚凝脂,豆腐干如牛筋般韌脆。
在做好豆腐的基礎(chǔ)之上,又通過各種工藝程序加工出白豆腐、油豆腐、豆腐干、麻辣豆腐、千姜豆腐、臭豆腐、豆腐皮、腐?等各色豆腐品種。其中各有各的配方,都是余氏家傳的專利,只有當(dāng)余家肯收你為徒時,才能慢慢地真正悟其奧妙。
俗話說“不見風(fēng)雨哪來的彩虹”。正因為有這么多奧妙所在,所以,才使余氏豆腐如同施了魔法一樣,讓所有嘗過的人都會越吃越想吃,那甘津香醇之味讓你回味無窮,這是余氏豆腐的魅力所在吧!
相信,余氏豆腐的工藝,余氏豆腐的作坊,會在余氏傳人的努力下,在姜家旅游、休閑、度假項目的開發(fā)和經(jīng)營中,成為一處豆腐文化的風(fēng)景點(diǎn)。
洪美娟
政策文件
更多>>友情鏈接
千島湖獅城博物館
1959年,為了建造新安江水電站,淳安縣和遂安縣兩座千年古城獅城和賀城,悄然沉入了碧波萬頃的千島湖底……
千島湖龍川灣景區(qū)
景區(qū)位于千島湖西南湖區(qū),距千島湖鎮(zhèn)42公里。整個景區(qū)面積約2.31平方公里,大小島嶼環(huán)繞錯落,港汊曲折迂回,形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龍川勝景,是千島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