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
編織“關系網(wǎng)” 早晚被套牢
——對官場“亞文化”說不②
“有能力不如有關系”“人脈多,路子廣”“朝里有人好做官”“進了圈子才算進了班子”……說起官場“關系學”,許多黨員干部或多或少有所耳聞,有的甚至深信不疑并“身體力行”。
近年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強大攻勢下,形形色色的“團伙”被鏟除、“圈子”被打破,可謂大快人心。但仍有一些黨員干部看不清形勢,篤信“關系學”,熱衷“關系網(wǎng)”。有的四處找門路、搭“天線”,一天到晚分析某某是誰的人,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把關系視為“為官之道”“升遷法門”;有的以人劃線、以地域劃界,明里暗里搞小山頭、小圈子,彼此抱團,遇事互相照拂,互相利用,甚至集體串通謀取不正當利益;更有甚者,結(jié)成政治利益同盟,搞拉幫結(jié)派、團團伙伙、利益輸送,形成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近期被“雙開”的領導干部中,魯煒“拉幫結(jié)派”、李貽煌“搞‘小圈子’”、賴小民“為個人職務升遷拉關系”等,可謂都是迷戀“關系學”的典型癥候。
官場“關系學”之所以有其市場,既有找關系者千方百計“貼”“靠”的原因,也少不了關系提供者假公濟私、私相授受。一方面,有些人迷信“大樹底下好乘涼”,以為有了關系,就有了“靠山”、能走“捷徑”,有事時找關系擺平,無事時有備無患,因而對拉關系樂此不疲,甚至到處吹噓。另一方面,有的領導干部喜歡當家長式的人物,享受“當老大”的感覺,希望別人對自己眾星捧月、唯命是從、馬首是瞻,因而公器私用,用掌握的權(quán)力編織、經(jīng)營自己說一不二、呼風喚雨的“地盤”。
熱衷“關系學”的那些人,本質(zhì)上都是為著一己私利,妄圖在“關系網(wǎng)”里同進共退、獲利分贓。一事當前,網(wǎng)內(nèi)之人往往以關系劃界,建立了關系,來者不拒、有求必應;關系生疏的,不理不睬、板起面孔。如,在重大決策上,不遵循民主集中制,而是在“圈內(nèi)”先“定調(diào)子”,少數(shù)人說了算;在選人用人上,為“圈內(nèi)人”謀政績、造政績,只用“圈內(nèi)人”;在權(quán)力行使上,對規(guī)則搞選擇性執(zhí)行,為照顧“自己人”想方設法鉆制度空子、暗箱操作。凡此種種,導致一個地方、部門的政治生態(tài)和從政環(huán)境烏煙瘴氣,令正派做人、老實做事的黨員干部寒心不已。
“以利交者,利盡則交疏;以勢交者,勢傾則交斷?!蹦切┛俊袄瓟n”、靠“勾兌”建立起來的關系,實際上是極其脆弱的。其一,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關系,往往矛盾重重,參與者各懷鬼胎、各打算盤,一旦分贓不均,馬上反目成仇。其二,維持這種利益關系可謂不易,找關系者要不斷地“進貢”“孝敬”,以鞏固關系,關系提供者要經(jīng)常施予恩惠,否則一旦讓圍著轉(zhuǎn)的人覺得今不如昔、“說話不管用”,這個“圈子”隨時分崩離析。其三,沉迷于經(jīng)營關系的黨員干部,心思不會用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遲早會因能力不行、辦事不力而被嫌棄、拋棄。換言之,或許來自“某種關系”的照顧能讓一些人成一時之“功”、得眼前之“利”,但底子不行、實力不濟,注定無法長久。更要緊的是,“關系網(wǎng)”極易滋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為黨紀國法所不容。在全面從嚴治黨大氣候下,編織“關系網(wǎng)”,早晚被套牢!這幫那派,曾經(jīng)多么春風得意,最終還不是東窗事發(fā),一抓一窩,一帶一串,樹倒猢猻散。
有腐敗官員落馬后痛心疾首地表示:“那些原以為無所不能的‘關系網(wǎng)’,終究只是鏡花水月?!弊鳛辄h員干部,應當牢記“人情之中有原則,交往當中有政治”,多一點腳踏實地,少一點投機取巧;多走群眾路線,少走“上層路線”。畢竟,依仗某個“貴人”作為“背景”或指望某棵“大樹”提供“庇佑”,都是天真的,絕對不可能長久。在仕途上行穩(wěn)致遠,只有黨和人民才是真正的背景,組織才是唯一的靠山,而想得到組織信任、人民認可,惟有忠誠、干凈、擔當。(蘭琳宗)
來源: 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方志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