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王豐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提起節(jié)約糧食,我們的先人有很多樸實的話,“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家有萬擔(dān),不脫補(bǔ)衣,不丟剩飯”“豐年要當(dāng)歉年過,有糧常想無糧時”……我的祖輩父輩這些“過來人”感受尤深。
在我的記憶里,小時候吃飯這件事是最深刻的。
那個時候物資匱乏,糧食按定量供應(yīng),吃了夏糧愁秋糧,吃了冬糧沒春糧。一到冬天或第二年開春的“三月荒",家家戶戶都是干菜煮湯,湯煮干菜,苞蘆粉湯煮得最多。村里王寶金一家,家有八口人,是缺糧大戶,整個冬天三餐煮湯,煮湯的苞蘆粉還東借一家西借一家。實在沒法子了,看著落雨天,上山撿些"沙蘚"(地衣),洗一洗,用鹽拌一下當(dāng)飯吃。
村里的大人對糧食都特別愛惜,都是種莊稼的農(nóng)民,天天在田地里打滾,淋雨曬日頭,受過苦也挨過餓,知道斷糧的那個苦滋味,更深知“一粒糧食一滴汗"的艱辛。
我祖母,每餐吃飯都要對我和我的弟弟妹妹念叨一遍:“碗里要吃干凈,不吃干凈,大起來要討麻子老婆,嫁麻子老公的。”聽聽這念叨,就有些害怕,麻子臉的人村子里也有,那一張臉坑坑洼洼的,如泥土被暴雨打擊出的孔洞,很丑。
記著有一回,六月新稻出,碾了新米撩了飯(好像我們家新稻出都要吃一頓米飯的),因為吃新米飯高興,我捧了碗飯狼呑虎咽起來,不料一塊米飯掉到了地上。祖母心痛至極,彎腰把飯撿起來塞進(jìn)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著,邊嚼邊告誡我:“不可惜糧食,要天雷打的?!痹谖倚睦?,被天雷打是件很可怕的事,村里曾有一個人被天雷打死的,似乎與糧食有關(guān),但究竟是糟蹋糧食還是偷盜糧食我也不太清楚。祖母總是說:“不要做沒好歹事(壞事),做沒好歹事要討天雷打的。”不可惜糧食也是件“沒好歹事”。祖母對于“沒好歹事”的教育,讓我產(chǎn)生了對糧食的敬畏,對餐桌的敬畏。
改革開放后,生活物資豐富起來了,盤中餐皆大魚大肉,人們不再為一日三餐而發(fā)愁,可餐桌上的浪費(fèi)卻觸目驚心起來。每回同朋友一起聚餐畢,餐桌上總留下七碟八盆沒吃光的菜肴,滿盆的米飯、湯面,心不忍,打個包,有幾次還遭朋友“勸”一番。
直至今天,對糧食的愛惜始終是我人生道德中的精髓。對糧食的敬畏也是從盤中餐的汗水、從饑腸轆轆對食物的乞求中來的,更是源于祖母及長輩對糧食的珍惜和敬重的教育。
請敬畏餐桌吧。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葉青 姜智榮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