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余書旗
時代的發(fā)展如大浪淘沙,各種新生事物一批批涌現(xiàn),又被一批批淘汰,特別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這種推陳出新的腳步愈發(fā)地加快了,在新生事物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的同時,許多傳統(tǒng)的事物也加快了消失的腳步,似乎在一夜之間,那些常在我們眼前晃蕩的老物件,便忽然沒了蹤影,譬如說“菜碟竹管”。
在我的家鄉(xiāng)汾口一帶,把諸如腐乳、黃豆醬、腌辣椒、腌蘿卜、腌生姜等類似的小菜統(tǒng)統(tǒng)都稱之為菜碟,原因可能是這些小菜難得用碗或盤裝,而大多是用小碟裝著,故稱之為菜碟,也未可知。在以前,普通人家的飲食是很簡單的,早餐一般不會特地燒菜,要么是頭天晚上剩下的,要么是一兩個菜碟了事。即使是家里來了一兩個需要招待的匠人,早餐和“點心”的菜肴也是以菜碟為主。由于腌制的食物不易變質(zhì),菜碟也往往隨干糧一起外帶,以前外出求學或外出“搞臨時副業(yè)(打零工)”的人,都會帶一個“菜碟竹管”,里面裝的有全部是一個品種的菜碟,也有摻雜在一起的,譬如說底層是腐乳,中間是黃豆醬,而上面一層則是那種用辣椒粉腌得紅紅的蘿卜條等。我在汾口中學讀書的那會兒,寢室里的桌子上一溜兒擺的全是“菜碟竹管”,但里面的小菜就五花八門了,而最多的還是腐乳、醬和腌蘿卜條,或是那看得見白花花鹽粒的炒咸菜之類了。
“菜碟竹管”雖不是精細之物,但也有做得精致一點的,譬如說在筒身上雕刻一些簡易的圖案,如花鳥蟲草之類的。還有更簡單一點的,繞筒身和蓋子上各刻上幾道弧線,像打了一個個的箍。也有的會刻上“某某用”等字樣,或用桐油刷過的,便油光發(fā)亮了,而更多的則裸露著白身子,并不加以雕飾。
說起這“菜碟竹管”,還引出了一段同學情深的小故事。這“菜碟竹管”制作看似簡易,只不過是一小段毛竹筒而已,但事實卻沒這么簡單,首先它的直徑要夠大,其次要夠老的材質(zhì),小了容量不夠,嫩了容易裂開。我有個住在街上的張同學就因找不到合適的毛竹筒而犯愁,住在大山深處的吳同學知道這一情況后,主動送了一個已制作好的“菜碟竹管”給張同學。后來,張同學移民去了武義縣,便失去了聯(lián)系,一晃就是半個世紀。前幾年,班里的同學又都聯(lián)系上了,張同學說,那個跟隨了他半個世紀的“菜碟竹管”仍完好無損,從照片上看,洗去了塵垢后的“菜碟竹管”仍油光發(fā)亮,大家都贊嘆不已,由此也演繹出一段同學情深的佳話。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