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辦[2005]20號 浙ICP備05073341號 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杭工商淳廣許2004001號
淳安縣千島湖傳媒中心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鏡像 網(wǎng)絡(luò)廣告 0571-64831301
杭州網(wǎng)?千島湖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支持:杭州網(wǎng)絡(luò)傳媒有限公司
余昌順
塔嶺頭大概住著十幾戶人家,稀稀拉拉的,使這塊地方勉強有村莊的味道。柴發(fā)根打著赤膊抵抗著炎熱,與他聊天的話題是從門口曬場上的玉米開始的。我們問這么多玉米?他說是在租來的田里種的,一畝差不多千斤。他們是從紅皮山上下來的,但山下并沒有田地。他指著對面的山說,繞過這座山才能到達(dá)紅皮山。紅皮山上其實很適合做生活的,過去有近二十戶人家,二十世紀(jì)七十年代鄉(xiāng)里還辦過林場。“山上好是好,但山上沒路呀!”柴發(fā)根發(fā)出了感嘆。
原先住在紅皮山上的這些人家都搬到了山下,形成了塔嶺頭村,一條寬闊的05省道就從門前穿過。似乎是為了讓他們好好解解無路之渴,才讓他們守著大路,聽車流日夜呼嘯而過。在塔嶺頭,路是主宰,路占去了大半空間。
在這一帶,“塔嶺”是重要的地名符號。毗鄰的桐廬有個塔嶺村,這邊有塔嶺頭、塔嶺塢、塔嶺山,塔嶺實際上就是覆蓋淳(安)桐(廬)交界點上的一個泛地名,緩緩的塔嶺,雖沒有奇異的自然景觀標(biāo)志,也乏超群的人文景觀,但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溪水西流去
塔嶺是一個跨流域的山口,這山口被稱為嶺,這是一個緩緩的嶺,在跨流域之間,這樣平緩的嶺是少有的。它的最高點在塔嶺頭,在柴發(fā)根門口的馬路對面,嶺兩邊都是山,柴發(fā)根家對面南邊這座山的中間部分凹了進(jìn)去,有了小小塢的樣子,最為關(guān)鍵的是其間還有澗流。由于這一澗流流出了不一般的線路,不一般的氣象,于是這個塢就叫“剖水塢”。剖水塢流出來的水,到下面的公路邊的溝里分東西方向流去,東去桐廬西去淳安。沒有人為地故意墊高與挖低,沒有任何的人為分界。剖水塢來的水自古以來就“兵分兩路”、不偏不倚。大自然要經(jīng)過多么精準(zhǔn)的計算才能實現(xiàn)這樣的效果,塢的位置、塢的形狀、流水的線路,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接納這水的塔嶺的最高點剛剛對準(zhǔn)沖瀉而下的水流,兩邊的坡度也得符合自然水流分界的狀態(tài)。
這是枯水季節(jié),加上塢口還有一座小型水庫,水已基本干涸,流水已不成型。這樣的一個奇特的地理標(biāo)志,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也許是因為水較小,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成不了一個地理奇觀。但我覺得這個小小的剖水塢,既顯示了自然的神奇也展示了人們的智慧:剖水,把這泓澗水剖成兩半。把溪流的起始點,弄成這么奇怪,而且還是兩條河的起點,如果我們不投注更多的目光,是對大自然的輕蔑、怠慢、無視。
小溪出發(fā)了。這第一站就是盧家莊村。
塔嶺頭其實是盧家莊村的一個小自然村,盧家祖先定居此地時,村莊并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沿05省道一線排開,而是坐落在一個從北向南橫插出來的與05省道垂直的小塢里,過去村里所有人家都在這個塢里,現(xiàn)在的村莊慢慢擠出塢與馬路平行了。這塢里有一溝澗,穿村而過,在村口與塔嶺頭流下的水相遇。這是這條小溪的首次相匯,并慢慢向溪的形態(tài)發(fā)展。這個塢口也就是村口,有兩座山,傳說是兩只老虎化成的,為盧氏家族守門,成為盧氏家族興旺發(fā)達(dá)的守護(hù)神。
西河的村莊布局與盧家莊有相似的氣質(zhì),分布在05省道兩邊的山麓,但西河的空間更為從容一些。南北三個塢橫斜過來,自然村守著塢口,水流聲消弭著鄉(xiāng)村的寂寞。我特意向門前塢跑去,并一直往里走,想看看塢的深度與水的量度。在這枯水期,這三條溪的水還能流出樣子,特別是門前塢的水更為暢動。正是有了這三條小溪的加入,潭頭溪才有了溪的氣度與威嚴(yán)。一路向西尋找,找到更多的流域,使溪水的流動聲不斷放大,下一個兄弟,就是王家源溪。
從流量與積雨面積來說,我認(rèn)為潭頭溪的源頭就在王家源流域的豐源而不在塔嶺頭的剖水塢,況且塔嶺頭是直線而來,王家源是旁出。豐源里面是一個獨立空間,幾個自然村散落其間。越到里面,越山高林茂,越到里面越峽谷深深?! ?nbsp;在潭頭相匯后,溪更為像溪了。這個更為像溪的潭頭溪,接下去流出了不一般的氣度,因為這時有一排像屏風(fēng)一樣的山。這座叫翠屏山的山像屏風(fēng)一樣,把小酉塢與下潘隔開,連綿近三公里。站在下潘村看這座山,一個個壟起的山包像一排排涌動的波浪,也像打折的屏風(fēng),大小形狀都很均勻。這座山顯得很規(guī)整、很刻意、很斧斫,潭頭溪沿著這墨線量過一樣筆直的翠屏山麓,流出了鄉(xiāng)村溪流少有的直線。
穿過這直流,就要來個半圓形的彎了,剛剛把老文昌村環(huán)住。在這里它接納了兩條溪,先是小酉塢流出的溪,再過三百米左右與另一流域的浪洞溪合流。這溪水流向前面那座山,形成“撞鐘”的局面。
發(fā)源于雞籠山的浪洞溪,流經(jīng)“水牛欄頭”到達(dá)龍口。龍口是一個很小的自然村,其實也是那一帶的一個乏指。這個源頭是一個狹長的谷地,看起來就像一根竹筧。那個“水牛欄頭”的地名,不知是從何得來的。從浪洞村的入口處到源頭有十幾公里,過去有一說法要蹚六六三十六渡水,說明這里峽谷深邃、溪流綿長,山麓蜿蜒迂回,給行走帶來很大的難度。等你過完了三十六渡水,才能到達(dá)源頭,才能看到真正的“水牛欄頭”,這個以“水?!背霈F(xiàn)的地名,任誰也想不到是源頭一座山的局部叫法。在浪洞有無數(shù)這樣的源頭,也就是說有無數(shù)這樣的山澗,這些縱橫交錯的山澗匯聚成了溪流,一瀉而出,一路西去,在文昌與潭頭溪交匯,流出了西去的河流,流出了一個東源流域。
山村多隱蔽
浪洞的出口是幾道鎖,在邵家坪外圍有五個S形的峽谷。車一進(jìn)來就是不斷地轉(zhuǎn)彎,山凹凸相鎖,一層緊似一層,一個個山岬與一個個山灣相對應(yīng)。兩邊是高聳陡峭的山,一下把里面的世界與外界隔開來,給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在這近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分布著十幾個自然村。這十幾個村子就像藏在里面各個塢、坑里似的,要把他們找出來十分不易。塢不斷地分支,不斷地旁引斜出,其形狀如同篦子的梳齒,有著無限的旁出。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以下村落:邵家坪、浪洞、余家、大塢口、風(fēng)坑口、錫卜灣、張京塢、龍口、吳家坪、野灣、后塔塢、龍?zhí)兜鹊?。村莊的數(shù)量與分布坐落完全超出一個行政村的概念,在里面有足夠的空間讓人逍遙、讓人藏匿、讓人隱蔽,從一個小村穿行到另一個小村,不自然中又會把空間夸大到比實際還要大得多的程度。
與浪洞僅有一山之隔的王家源也是一個隱蔽的地方,這個獨立的空間過去有三個村,現(xiàn)在并成一個。居住點除有了幾處新房外,大致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塔心村坐落在一排大山中間隆起的自成一體的地方,山頂平緩,因此有了一些臺地、坡地,百十年來,村民就是靠這些地做生活、過生活。這個小村近年來按照計劃,陸續(xù)搬到山下的定居點,好在山上的房子沒有拆除,村莊于是保留了別樣的味道。
我們天天打下潘村路過,根本不知道這村后還有村莊:大潘塢。下潘村的屋舍沿省道一溜排開,把大潘塢口擋在了村后。大潘塢口本就收得很緊,口子上又有村民的建筑,就使整個塢的出入口趨于“無”的狀態(tài)。但進(jìn)入這個塢其實很“豁然開朗”,里面有三個自然村,最外頭一個叫大潘村,大潘過后又分兩個小塢,東邊上塢,西邊下塢。從最遠(yuǎn)的上塢到05省道也不過兩公里路左右,這個小小的源蟄伏在05省道旁邊,既讓人意外,也讓人驚艷。
這種沒有喧囂的村莊與大潘塢挨著的還有幾個庫邊村:柵源、豐茂、光昌邊、富山。光昌邊、富山這兩個原處在進(jìn)賢溪邊上的村莊,過去是熱鬧繁華的地方,因為進(jìn)出臨岐的路都要打這里經(jīng)過。千島湖形成后,立即成了邊緣,成了少有人到達(dá)的地方。
豐茂與柵源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隱蔽,那才叫真正的隱蔽。過去基本上找不到出口,雖在一個不遠(yuǎn)的旮旯里,但就是不顯山不露水,不知此地有村,不知還有此地。柵源的地名就是從一個久遠(yuǎn)的山越故事來的,相傳這個小小源里曾關(guān)著十萬大軍,源口用柵欄攔住。可以用柵欄攔住的源其空間布局會是何等的樣子?后來就有了柵源這地名。而今天去臨岐的公路就從柵源的源頭穿過,高鐵在村頭飛架。柵源四個自然村,都處在一個胡同般的源里,源口在濱湖。豐茂是處在一個大的半島上,所以它注定是獨立的空間,它的那些自然村,無論是什么坐落基本都處在湖濱。正在建設(shè)中的東北湖區(qū)的北線公路,穿村而過,把這里的邊緣打破,希望這里還能保持特有的隱蔽,不被過多打擾。
文昌村東邊的小酉塢,也是一個獨立的空間。近八百年前,在小酉塢黃尖下的牛嶺塢口,何夢桂就曾隱居于此。他的隱居可能就指代了什么。一個名家、一個探花能隱居的地方,一定有其超凡的一面,使這里的地理空間無意間得到了充分的“推薦”效果。
千島湖新聞網(wǎng) 編輯:鄒楚環(huán) 王志仙
最新播報
更多>>淳安發(fā)布
視界千島湖